梅花奖获得者符传杰:走在琼剧艺术的春天里
原标题:走在琼剧艺术的春天里
符传杰(右三)喜获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符传杰在《打金枝》里扮演郭暧。
1月17日,符传杰(右)在指导演员排练。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刘洋 摄
符传杰(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冯程 摄
核心提示
“一代英豪狱中殒命/遗恨绵绵目难瞑/叹世人/岂是生来贪成性/源头已污水难清/朝廷昏暗源嘉靖/不问苍生问鬼神!”
声声唱腔声声血,忠臣遇害饮恨殒命,台上“海瑞”悲怆跪地,涕泪肆流,台下观众亦频频拭泪:“真是把海瑞演活了!”
海南省琼剧院演员符传杰当得起这个评价。2015年,他正是凭着“海瑞”这个角色斩获了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将琼剧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回忆20余年的从艺经历,符传杰无不感慨:“我的艺术生命早已与海南的改革发展紧密相连。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对海南万事万物而言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琼剧艺术和琼剧演员的春天也应运而生。”
2015年,当沉甸甸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奖杯被郑重地交到符传杰手上,他的眼眶湿润了——这是海南琼剧演员时隔8年后,再一次接过这座象征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荣誉的精美奖杯。在许多人看来,海南琼剧又一次创造了“小剧种摘得大梅花”的喜人成绩!
“意外”走上琼剧人生路
30年前,就在一夜之间,整个琼海市塔洋镇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中央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了!
“建省”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但“经济特区”是什么,塔洋镇人还不太了解。老人们这样分析:“总之是好事,特区、特区,证明中央对我们另眼相看啊!”
那是1988年,生长在这座小镇的符传杰刚满13岁。下课铃一响,他就挎着书包从学校小跑回家:“嗬!电视里也全是在说这件事的!”他凝神看着“庆祝海南省成立”的巨大横幅,听着那人潮推着人潮大声欢呼,心里也莫名腾起了一阵喜悦:“我们海南,从此是个‘省’了!”
头几年,“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热潮并没有涌向塔洋,甚至没有波及琼海。符传杰说:“内地来的人大多留在海口,我们照旧过着自己的生活。不过,倒是有越来越多港台歌曲、电影从各个渠道传到镇上,很受青年人喜爱。我每个周末去镇上补课,都悄悄把饭钱存下来,从音像店里买磁带回家听。”
就是这些磁带,冥冥中牵起了符传杰与琼剧的不解之缘。
1993年,海南艺术学校(现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到琼海招生,给出的条件很有诱惑力——既不用交多学费,又能把户口迁到海口,毕业了还管分配工作。符传杰的朋友跃跃欲试,拉着他同去给自己壮胆。
“我本来没有报考。父亲盼着我考高中、考大学,以后回乡开个诊所当医生。”聊起当年,符传杰也觉得有趣,“谁知,那天是招生最后一天,参加面试的人很少,面试老师见我闲着,就劝我也试上一试。”
有点声乐底子的他倒也不怯场,张口就一曲流行歌曲《长江之歌》,面试老师们竟然听得意犹未尽:“你还能唱段琼剧吗?”
琼剧?符传杰没唱过,但那又有何难?海南农村里,每逢年节、婚丧嫁娶,决不能漏掉的一环就是琼剧。大戏上演头两天,村里人就开始伸长了脖子盼着。符传杰的爷爷因为做得一手好菜,常被指定给外来的琼剧团做饭。炒什么菜、配什么汤,都得经过好一番设计,演员们吃饱喝足离开了,爷爷还有好几日可以说道:“那天,从琼剧团来的‘角儿’就是我家招待的哩!”
他有样学样,也来了一段儿。面试老师当即拍板:“过十几天,到省城来参加复试!”
这下符传杰犯了愁,该怎么跟父亲解释?他没预料到,父亲却没有他这么纠结,先去问了学校里的声乐老师,回来就把赶考的路费塞给他:“老师说了,你去学戏,是传承海南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是对社会有用的事,你就尽力去做!”
阴差阳错,17岁的符传杰穿着短裤,懵懵懂懂地坐上了去海口的汽车,也由此懵懵懂懂地开启了新的人生。
在“狮子楼”跑趟龙套
省城毕竟是省城,符传杰一下车就迷了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