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民企融资途径,“五剂良药”有利疏通民企融资不畅之经络
(原标题:拓宽民企融资途径,“五剂良药”有利疏通民企融资不畅之经络)
拓宽民企融资途径,“五剂良药”有利疏通民企融资不畅之经络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知名财经评论家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发布会,就民企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开出五剂良药:积极支持民企发债融资;加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的支持力度;支持发行创业投资类企业债券;协调推进民企违约债券处置,助力民企纾困;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实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和股权融资支持计划。
显然,这五项措施都和债券市场融资相关。相对于银行贷款和股市融资,广大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仍显滞后。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是企业外部融资重要方式。近期,监管强化叠加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引发了市场情绪的波动,也导致部分正常经营的企业因外部融资渠道收紧而被“错杀”。
尤其是对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风险偏好趋同的债券市场而言,民营企业信用债在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切换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被“一刀切”的困难境地,外部融资收紧带来的基本面持续恶化导致流动性风险频发,并进一步弱化市场风险偏好,形成了信用风险的负反馈与自我强化,以至在金融市场上出现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导致一些经营正常的民企也遇到了融资困难。
矫正市场的“羊群效应”和非理性行为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债券市场具有公开、透明、传导效力高的特征,对其他金融市场预期的引导能力较强,因此选择债券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对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改善对民企的风险偏好和融资氛围。发改委五项举措拓展民企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渠道,有望弱化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出现的“羊群效应”和非理性行为。
但是五项举措如何落地,以及落地效果仍待观察。
从民企受益面来看,广大弱资质民企受益有限。在市场化机制下,出于趋利避害的考虑,债券市场会选择自身债务负担较轻、偿债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合作,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只相当于给债券进行了担保增信,弱资质民企的基本面情况并没有显著改善,其融资环境恐难有好转,更多的还是利好优质民企。因此是否能从实际层面上对提升整体民企尤其是低资质民企的融资能力仍有待考察。
同时,发改委的举措中仍有一些问题尚待完善。比如哪些是优质民企,其判别标准仍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辨别。在当下,民企融资困境与去产能的市场化调整过程相交织,如何识别和支持有前景的企业,而不是不加区别地对所有民企的融资进行兜底,是支持民营融资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不加区分的资金投入,不仅会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还会埋下新的金融风险隐患。
从行业层面来看,首先是民企发债是短板,风险相对较大。就发行主体性质而言,民企在利用金融服务上仍然存在障碍,现有发行主体的公司性质构成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有关,债券市场相关数据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债券融资方面依然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政府担保、中介机构履职不尽责等因素,债券违约事件时有发生。其次是中小民企集合债发展缓慢。基于我国对债券发行主体资格关于资本金、盈利等方面的要求,存在偿债机制等实际操作中困难、中小民企集合债发展缓慢等问题。
从微观操作来看,中小民企主营业务单一、收入和利润波动大成为公司主体评级和控制发行成本的主要难题。作为债券还本付息的主要资金来源,企业利润的高低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信用风险和评级,最终对融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影响中小民企融资的最根本因素仍然是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另外,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民企融资难问题的又一原因。降低信息不对称有效方法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特别是财务信息披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