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健康网 > 中医养生 > 经络养生 > 正文

中医:从存废之争到养生大热

编辑:我要健康网 时间:2018-03-28

  晚清时期上海的中药店。

  晚清时期上海的中药店。

  1946年,人们在上海一间中药房买药。

  1946年,人们在上海一间中药房买药。

  上世纪70年代,解放军某部医疗队和驻地赤脚医生贯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自己动手制作中药。

  上世纪70年代,解放军某部医疗队和驻地赤脚医生贯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自己动手制作中药。

  佛山医院的白内障手术,优势独特,西医渐入人心。(选自《旧日影像——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

  佛山医院的白内障手术,优势独特,西医渐入人心。(选自《旧日影像——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

辛亥之前,中医已有数千年历史。清朝,西医进入中国,与中医渐成对立之势。民国期间,西医借“科学”名义,排挤中医,并在1929年通过行政手段“废止中医”,中医经抗争幸免。建国后,西医延续强势,而中医则借“赤脚医生”在广大农村遍地开花。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养生保健理念的兴起,中医再次火爆,一时鱼龙混杂……

康熙年间

中西医首次交锋

中医的理论、符号,都与一些神奇的传说有关。《黄帝内经》托名为轩辕黄帝之作,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的形式阐述病理。另一经典《神农本草经》托名为神农氏之作,传说他曾尝遍百草找寻良药,据说神农就是炎帝。

中医称自己“悬壶济世”,《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古代称葫芦为“壶”,而葫芦是传说中神仙盛放丹药之所。

中西医首次交锋出现在公元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献上金鸡纳,康熙服后速愈,金鸡纳被尊为“圣药”。实际上“金鸡纳树皮”本是秘鲁印第安人的土著药物,1632年左右从新大陆引入西班牙,最终呈奉给康熙。此时中西医尚无本质区别。

1820年,法国的化学家皮埃尔·佩尔蒂埃与约瑟夫·卡文图从“金鸡纳树皮”分解出有效成分奎宁和金鸡宁;1880年外科医生阿方斯·拉韦兰在阿尔及利亚用显微镜观察到疟疾病人血液的疟原虫。原始的“金鸡纳树皮”就此进化为治疟疾的现代医药。而中医,虽然出现了王清任这样的个体(他在1830年刊行《医林改错》,发现了主动脉、胰脏及横膈膜等,纠正了“肺中有24孔”等错误论断),但大部分人仍以尊奉经典为主。

西方麻醉药与消毒剂的发明,令大型的外科手术变成常态,中医则还在感叹善做手术的华佗“青囊书”的失传。

上世纪初

中医学被贬为“不科学”

19世纪末,西医由沿海到内地,由设立诊所到建医院,由办学校到吸收留学生,由翻译医书到成立学术团体。在广东,有人试图把中西医加以汇通。如广东南海县人朱沛文,他1892年编撰了《中西脏腑图像合纂》。但这种“汇通”没能成功。

广东还诞生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西医学校和医院——光华医学校,附设光华医院。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亡故,作为传统中医象征的太医院因而获咎。之后,西医被纳入国家系统,西医作为“新学”重要科目纳入新教育体制,西医队伍迅速扩大。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当时全国各地霍乱、鼠疫、天花、黑热病、白喉、猩红热、疟疾、结核或寄生虫病等非常猖獗。学者们高喊民主与科学,中医学被贬为“不科学”。

1916年,余岩(余云岫)撰写《灵素商兑》,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批评。

1925年,中医界谋求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受西医界抵制而流产。此后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掀起“新旧之争”;而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

1926年3月16日,协和医院医生刘瑞恒为尿血的梁启超切除了右肾,右肾无病变,梁启超仍然尿血,当时社会人士都认为割错了肾并以此抨击西医。梁启超本人却撰文替协和医院辩解:“割治后10天,精神已经如常,现在越发健实了……”1929年1月19日,梁溘然长逝。多年后梁思成得到其父早逝真相:护士用碘标错了手术位置,将健康肾脏切除了……有专家推测,梁启超之前极力推崇西医,他怕真相影响西医、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民国时期

中西医之争白热化

网站地图 | 热门标签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或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您的合作!

Copyright © 2017 健康网_我要健康网_我爱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