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让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请人吃饭”转为“请人流汗”,健身已成为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准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过,无需讳言,与其他城市一样,青海健身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甚至健身馆老板卷钱“跑路”的事情也时有耳闻。
在青海诸多的健身场馆中,“型健身”多年来位居大众点评网评分的第一名,而且“型健身”的投资人张君还担任着健身经营管理界某知名商学院的课程研发人。她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带着疑问,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年届不惑,曾经的军旅生涯和长年的体育锻炼让张君洋溢着一种干练洒脱、健康自信的气质。
“健身馆应该用专业的授课、科学的运营、贴心的服务让人们走进来,改变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而改变他们的人生。”张君开门见山地说。
从健身“小白”到专业人士
从25年前成为健身馆的会员,到如今已是三家健身馆的投资经营者,完成从健身“小白”到健身界专业人士的转变,张君的经历诠释了“自强不息”这四个字的含义。
张君从小热爱体育,又在青海高原当过5年兵。2003年,张君开始走进健身房,成为一名健身房的会员。从小热爱体育的她很快就喜欢上了健身。不满足于只当一名爱好者,从一开始,她就打定了主意要把健身作为一项事业来做。为了提高自己,她不惜花费不菲的学费,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习拉丁舞、爵士舞、民族舞。好在从小就是体育生,又有着在部队文工团打下的坚实舞蹈基础,经过不懈的努力,张君在2005年拿到了团体操教练的资格,2012年,她又从团体操教练转为私人教练,2014年,通过考试成为美国必确公司的签约培训师。
在当教练和外出学习的过程中,张君发现,青海缺乏从运营管理、人员配置到会员服务都很专业、全面的健身馆,她萌生了自己开健身馆的想法。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脉之后,2013年,张君与一位伙伴合作,开了第一家健身馆。
然而,开健身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应对会员,怎样管理工作人员,怎样面对市场的竞争,都是一位健身馆投资和管理者时时要面对的问题。用张君的话来说,她的经营管理经验都是在“一刀一枪”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用累累伤痕换来的。
2016年,由于有同行不计后果地同他们打价格战,致使张君所在健身馆的工作人员和会员大量流失,最严重的时候只剩下1名私人教练、2名销售人员和2名投资人,会员也只剩下了四成。一时间,健身馆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生存还是消亡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生性要强有着军人性格的张君咬牙坚持着。那时,她不仅要跑市场,从事管理,还亲自担任老师给会员们上课,白天晚上连轴转。她与合作伙伴抱定主意,不管怎样也不打价格战,不做损害会员利益的事。
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注定无法持续,对方最终偃旗息鼓,张君他们挺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时刻,健身馆的经营渐渐回暖。
事后,有人问她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张君回答道:“唐僧为什么能从西天取来真经?就是因为一路上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过‘我一定要取到真经’这个坚定的信念。”
把零珠散玉串起来
“健身行业发展迅速,一不留心就会被别人落得很远。”这是张君经常说的一句话,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她不断给自己充电,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为了开阔视野,张君不断走出高原,体博会、China fit健身大会、 fibo国际健身大会、iwf国际健身大会都留下了她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身影。参加这些大会的有健身房的会员、教练、投资人和高级管理者。她在这些大会上做课程展示,作为健身房的投资人讲课。
一般来说,健身房里总有一些交了会费却不来上课的会员,不少同行认为,健身房赚的就是这部分人的钱,但张君却不这么看。她认为,交了钱不来上课的会员越多,说明健身房本身的问题越严重——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出在教练身上。交了费而不来上课的学员多了,就会形成负面影响,必须找出原因,提升技术和服务,否则就会影响健身馆的生存。
在这些活动中,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的张君引起了一家知名商学院创始人的关注,该商学院专门对健身馆管理者、经营者进行专业咨询与培训,在健身界很有影响。他认为,张君的理念非常新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他的理念十分契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