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大西安最新5年规划出炉 你的生活将因此改变(2)
文化建设成果喜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凸显古城风貌,深入挖掘周秦汉唐文化的当代价值,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5处遗产点成功申遗,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城市建设风貌。南门城墙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开放,成功承办2016央视春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成功举办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建成49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92亿元。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西安市5年来持续加大秦岭北麓保护力度,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新增城市绿地22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6%,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1.21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渭河南岸景观长廊以及124公里堤顶路全线贯通,如期完成渭河西安段“三年变清”目标,新增生态水面1.2万亩、湿地面积2.76万亩。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筑产业化、清洁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等已成为新区建设亮点,获批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发展中存在工业不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军民融合发展不足、经济开放度不高、县域经济实力较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资源优势不匹配、金融业发展不够、创新转化能力不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十大短板。对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干部队伍在思想解放、精神状态、服务意识、工作标准等方面,与“追赶超越”要求还有差距。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节 发展环境
西安正处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期,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机遇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西安正处在历史上国家战略聚焦、发展政策叠加、实现追赶超越的黄金时期。
国际经济环境逐渐多元化、去极化。大国博弈正在深化,地区局势动荡和贸易秩序重构成为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常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力逐渐衰减,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走势分化。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制造业回归,培育实体经济,重构经济主导权。新兴市场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替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虽然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通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将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西安市具备追赶超越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国家战略对西安不断聚焦,“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军民融合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大批国家战略在区域叠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红利陆续释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大西安建设,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将有效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能级、放大辐射效应,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西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正站在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节点上,西安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方面赢得先机、走在前列。
第三节 指导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