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大西安最新5年规划出炉 你的生活将因此改变(8)
抓住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以弥补创新发展能力、军民融合短板为目标,实施“全面创新改革推进计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军民融合创新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手段,激发创新活力,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行动,打造具有较强带动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城市。
第一节 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
加快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省、市和国家有关部委、军工单位共同推进的军民融合体制创新机制,建立军工资质统一受理机制,聚焦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西安地区的军工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及上市融资等方式,推进军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西安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的军工科研院所实施企业化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军民融合孵化器建设,突出抓好航天智能工业机器人、液氧煤油发动机等一批“军转民”项目。军民融合产业到2021年营业收入超过3300亿元,军工经济增加值对区域GDP贡献率达到10%以上,民参军企业数量达到500家以上,国防专利转民用数量年均增长20%,军事领域对于民用高技术成果采用率达到60%。
加快军民融合成果的市场转化。围绕西安军工领域优势资源展开创新试点,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等优势军民融合产业。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推动军用装备和设施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将先进适用的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军地协作制定一批军民通用标准。延伸航空产业链,重点发展大中型飞机整机研发制造、新舟系列飞机、通用飞机、无人机、航空大部件及转包生产、飞机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力争在航空发动机、航空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西安军民融合(航天)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新一代运载火箭、卫星测控等国家重大专项,重点发展航天运载动力、空间有效载荷、北斗导航及测绘、流体机械、热能工程装备等航天重点工程。
加快军民融合资源开放共享。出台军工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军民融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选择一批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重大试验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利用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进行开放共享试点,按照对外服务量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建设西安地区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供求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对新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军民技术和市场共建共享,试行军工仪器设备、技术和资源军民信息共享机制,选择一批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重大试验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建立共享共研机制和成果分享机制。健全信息发布和共享制度,整合西安地区现有资源,建立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发布西安地区民口前沿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资源信息,以及军品科研生产需求信息,建立西安市军民两用科技资源信息库,促进军民信息共享。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军民两用试点,争取放开民用通航空域,申建西安蓝田通用航空机场,开放临潼窑村、鄠邑等军用机场,实行军民共用。
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军转民、民融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按照“点面结合、一区多园”的推进方式,开展军民深度融合示范,以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军民合作创新研发等为主,推进军用技术的企业配套产业集群和军工科技民用转化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经开区兵器工业基地、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更多企业和重大项目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以西安航天产业基地为主推动西安军民融合(航天)的航天科技及空间技术、空天无人飞行器的民用化开发,扩展西安工业市场。以西安经开区兵器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军民两用装备制造、新一代节能材料等产业。以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船舶科技产业园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通信、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水中兵器、舰船动力、民用核技术、核燃料、核电设备等产业。以航空基地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为主,围绕3D打印、智能制造、航空新材料等航空新技术方向,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培育,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培育一批快速成长的军转民、民进军类“瞪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支持军民合作共建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加快建设陕西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和陕西省高新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相关文章: